四川師范大學文理學院本科教學質量報告
一、基本情況介紹
學校擁有洪河、金堂兩個“園林式”校區,占地1534畝。在校生18232人,專任教師1028人;有本科、??苾蓚€辦學層次;設有13個院(系)和1個教研室、25個本科專業,19個??茖I,涵蓋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8大學科門類。
學校以“創辦學生滿意的學校,培養社會滿意的學生”的辦學宗旨為引領,秉承“文以養德、理以求真、兼容并包、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奉行“是否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是否有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是否有利于學生個性特長發展”的教育教學評價標準,培養文、理會通,科學素養、人文素養、職業素養并舉,知識、能力、素質同步提升,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二、辦學基本信息
1、經費投入
我校的辦學經費來源主要是舉辦方出資,學生學費,社會服務收入和政府資助,學校教學運行經費能保證教學需要,實驗實訓經費和教學儀器設備投入逐年增加;在建的質量工程、科研項目中,對于自籌項目按照有關文件規定1:1給予配套經費。
2、辦學條件
學院現有金堂、洪河兩個校區,占地1534畝;教學科研及輔助用房259945平方米,行政辦公用房27133平方米,生均面積15.75平方米;生活用房138741平方米,生均面積7.61平方米,滿足教學的需求。校內實驗、實訓室共139個,校外實踐實習基地共121個,基本滿足學生教育實習、專業實習、藝術考查、畢業實習等實習實訓的需要。
學校硬件設備先進,金堂校區和洪河校區互聯互通,校園網運行情況良好,金堂校區部分辦公區已經覆蓋了無線網絡,在教學、科研和管理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書館建有電子閱覽室、期刊閱覽室、流通部、自習室、音像閱覽室,現有各類藏書183萬冊,生均100.37冊/人。2012年采購圖書23萬冊,年生均進書量達12.62冊。
學校運動場及體育設施能滿足教學需要,現有3個標準田徑運動場,14個大型室內形體房,2個足球場,20個籃球場(其中含14個燈光球場),12個羽毛球場,4個排球場,2個網球場,1個標準游泳池,2個綜合體育館,可用于大小球類、體操、健美操、武術等項比賽。
3、師資隊伍
學校通過新進教師培訓、名家大講堂、講課比賽、課件大賽、專業經歷培訓等多種措施加強師資培訓,大力支持教師校外進修,2012年派出的專業教師出國訪學、考察累計16人次,參加國內各種進修、培訓209人次,從整體上提升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授課技能。通過學術沙龍、教師沙龍等活動為教師提供交流的平臺。目前共有專任教師1028人,生師比為17.7:1,高級(含副高)職稱423人,中級職稱614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為41.4%,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比例占63.6%以上,雙師型教師191人,占18.6%。
2012年10月,學校舉辦了第五屆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和電子課件大賽,為積極探索優質課堂教學模式,激勵青年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我校教師課堂教學認真、實踐指導到位,教學效果良好。2012屆畢業生學位授予率為96.4%,學生評價優秀及以上教師比例為71.2%。
2012年,我校教師在各級各類學術雜志上發表論文44篇;編撰并出版專(譯)著、統編教材、教材、工具書等4種;各類藝術、影視作品參展(獲獎)、入選39項。其中美術學院張洪老師油畫作品《寫生課》獲 “藝術成都-2012喜迎黨的十八大美術作品展”金獎;萬光治(主編)的《羌山采風錄》專著獲四川省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中國老教授協會第五屆科教優秀工作獎、省政府巴蜀文藝獎銀獎。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和幸福感較高。
4、生源情況
2012年我校計劃招生4592人,其中本科為3302人,??茷?290人,實際錄取6757人,本科文科、理科第一志愿滿額。最后總計報到5961人,報到率88.2%。
我校生源地主要有四川、山東、河北、甘肅、江蘇、安徽等地,2012年度報到的本科生中四川省共2476人,占68.9%。西部地區生源共2681人,占74.6%。
三、本科人才培養過程
1、教學資源
學校以加強學生實踐性、應用性能力培養為目標,從課程、教材、圖書資源等方面加大教學資源的投入與建設。
(1)加大課程建設和改革力度
一是增加專業教育中實踐教學比例,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包括在教學計劃中增加實踐性課程模塊,形成了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實踐性課程為主體的課程體系,對于部分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增加課程教學中實踐課課時比例。二是根據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課設置。如根據市場對定量分析人才的需求,經濟學專業的數學創新實驗班中增設《計量經濟學》、《數學建模及其應用》等課程。
(2)加強教材建設
我校主編的教材共30余部,全部由正規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由學校組織專家、教師編寫的大學生素質教育系列叢書一套四本教材,已經全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我校已經投入使用4年時間,學生評價較好;會計學院教師主編的《會計基礎理論與模擬實習》、《中級會計實務參考書》由上海立信出版社正式出版,因為實用性強、參考價值大,成都學院、天一學院等高校也在使用,已館配至各高校圖書館,社會評價良好。
(3)圖書資源、數字資源應用情況
2012年,圖書館到館人次達156,789人次,借書215,409冊次,全年平均每人借書11.8冊,電子圖書館共有圖書100萬冊,為廣大師生進行科研查詢提供了方便,也為本科生的畢業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參考信息。
2、課堂教學
我校文科、藝術類本科生課堂教學生均修課學分為150學分,2700課時,實踐教學33學分,創新教育4學分;理工、經管類本科生課堂教學生均修課學分162學分,2916課時,實踐教學33學分,創新教育4學分。
學生對學校課堂教學滿意度高。據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關于《四川師范大學文理學院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2013年),2012屆畢業生對學校的總體滿意度為86%,與全國非“211”本科院校持平,對學校教學滿意度為81%,學生的基本能力滿足度和核心知識滿意度上也略高于全國非“211”本科院校的平均水平。在校生中,教務處每學期對全校進行了教學質量評價,學生反饋意見中對所學專業課程滿意度較高,如法學專業學生對核心課程滿意度均在70%以上,大部分學生認為教師在教學時授課方法靈活多樣,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輔助教學,能將課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注重對創新意識、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對課堂教學滿意率超過80%。
3、實踐教學
目前,學校已經建立了由軍訓、社團活動、講座、專業實踐、社會實踐、見習、畢業實習、試就業8個主要項目組成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加大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實踐實訓基地和實踐教學管理建設,實踐教學體系日趨完善。
2012年我校新增校內外實踐基地近20個,與中國傳意國際有限公司等簽訂了合作協議,進一步滿足了學生實習實訓的需要。探索校企聯合辦學又取得了新進展,旅游系與成都家園國際酒店有限公司通過“校企合一”的深度合作模式,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采用“工學結合型”、“前店后校型” 兩種實踐教學形式,加強對實際操作技能,服務意識與技巧等能力的培養。
學生認為我校實踐教學體系日趨完善,實踐教學形式有創新,實踐活動豐富多樣,通過實踐活動能夠使實踐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對理論知識理解也更加深入和透徹。
4、科研
學校積極推進學生科研訓練,鼓勵教師向學生開放科研項目,2012年,學校有17個教師在研項目向學生開放,139名學生參與項目研究與開發。學校加大了學生項目的建設力度,鼓勵學生組隊申報學生項目,并從校級學生項目中遴選了10個優秀項目申報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全部獲批立項。在指導教師指導下,部分學生項目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如管理學院李映輝老師指導的,由鄒珊、宋小艷、蘇虹萍、徐少華四位同學完成的創業訓練項目《“‘創業之星’電子對抗系統”訓練》參加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四川賽區獲得省一等獎,入選參加全國總決賽,最終獲得全國一等獎的好成績。
5、學生活動
我校社團活動十分活躍,社團隊伍逐漸壯大,目前已有104個社團,有8000余位學生參加,3月份,我院舉行了“齊聚2012,社團才是主角”第八屆“3.28”大學生社團文化節,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受到了學生的大力追捧,為第二課堂的文化建設做出了顯著的貢獻,受到了學生的普遍好評。
6、學生服務
生均參加入學教育為12課時,新生對入學教育的滿意度較高。設立了“心理輔導室”,組建了一支穩定的心理輔導隊伍。通過對學生進行入學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輔導、525心理健康月等途徑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對就業服務實行“一把手”工程,構建了由就業部門牽頭,以各系為主體,以專職輔導員為骨干的就業工作體系,開展“畢業生就業指導‘一對一’談話”;逐步從推行“提高就業率”到“提升就業力”的轉變;建立成都市人才市場文理分場,與500多家大中型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2012屆畢業生對就業服務非常滿意的占60.7%,滿意的占30.9%。
四、本科人才培養質量
1.學生參與項目研究及省級以上競賽情況
我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開放的科研項目中,或者學生自創題目進行項目研究,部分學生成果得到了社會的檢驗,并被采用或實施,如管理學院吳林超、李國玲等7名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了《夢園美家家居網購有限公司》創業實踐項目,學生不僅完成了創業方案設計,而且已經進入企業創立的實際運作。
2012年我院學生參加各類省級以上競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例如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全國二等獎2項,四川省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第七屆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中獲得四川省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第四節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1項,四川省一等獎2項;2012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獲得全國一等獎3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7項。
2.畢業生就業和升學情況
2012屆我校畢業生總人數3312名,本科畢業生2363名,??飘厴I生949名。2012屆畢業生對就業現狀滿意度較高,據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關于《四川師范大學文理學院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2013年),我院兩屆畢業生在就業現狀滿意度、畢業半年后非失業率方面均高于全國非“211”本科院校。截止2012年7月30日,全院平均就業率為97.58%,其中漢語言文學、市場營銷、工商管理、法學、藝術設計、繪畫、廣播電視新聞學、廣播電視編導、表演9個專業就業率為100%。學生進入外企、合資企業、私有企業等單位的共2687人,占81.1%,進入中小學、培訓機構的共125人,占3.77%,進入事業單位的103人,占3.19%,進入國有企業的共72人,占2.3%,考取研究生人數共87人,占2.6%。2012年,我校獲得“四川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3.用人單位評價情況
根據學院對用人單位畢業生信息反饋的抽樣調查,用人單位普遍反應我校畢業生基本理論扎實,基本技能熟練,實踐能力較強,踏實肯干,自愿從基層做起,謙虛好學,職業意識強,為學校贏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
五、社會服務
2012年我校共有非學歷培訓學員2563人次,總課時184學時。各院系均組建了青年志愿者隊伍,積極參加“關愛空巢老人,陽光送溫暖”、“關注留守兒童,溫暖你我”、“潔我家園,共建文明”、“春耕支教”、“千人抱熊,綠色成都” 等各項志愿服務工作和各類公益活動。9支學生組成的隊伍利用暑期組織學生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效果良好。
我校學生積極參加文藝演出與體育競賽服務,2012年完成了四川省首屆普通高校校園電視評選活動頒獎典禮、“2011中國·星星年度詩人獎”頒獎典禮接待任務;參加了2012“全國部分城市體育舞蹈(國標舞)邀請賽暨瀘州首屆體育舞蹈(國標舞)公開賽”、第八屆“夢想飛揚”亞洲青少年勵志藝術節、2012中國成都國際體育舞蹈節、魅力中國校園才藝活動等賽事的服務工作,獲得了活動主辦單位好評。
12月,我校舉行了金堂縣九年義務段英語教師第一階段的培訓,主要進行了《英語語音》和《英語教學法》兩門課程的培訓,參培中小學教師紛紛反映收獲頗豐、受益良多。
六、本科教學和管理方面的創新嘗試與主要舉措
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
(1)推進素質教育改革,形成素質教育課程體系
學校積極推進旨在培養學生人文、科學、職業素養的素質教育改革,已在全校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由學校組織專家、教師編寫的大學生素質教育系列叢書一套四本教材,已經全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素質教育系列課程開設在我校已經有4年時間,學生評價較好,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已初步形成。學校積極探索素質教育新模式,例如為了增強《大學生科技通論》課程的趣味性,學校舉行了首屆“科技電影月”活動,通過影片內容和課程內容相結合的方式,豐富了教學形式和手段,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一種新嘗試。
(2)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學校及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將實踐教學學分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實踐教學體系,并規定畢業所需最低實踐學分,未達最低學分不能畢業;提倡實踐教學改革,大力推進“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等多種實踐教學模式;加強校內外實驗、實訓場所和實踐基地建設,滿足學生教育實習、專業實習、藝術考查、畢業實習等實習實訓的需要。同時加大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規范實踐教學管理,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實踐教學體系。
(3)大力推進畢業論文(設計)改革
學校大力推進畢業論文(設計)改革,已在多個專業推廣創作作品+作品說明+加作品展覽、創作作品+作品說明+匯報演出、產品設計+產品營銷、創業(創新)方案設計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的論文由理論型研究向應用型研究轉化。例如管理學院以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等跨專業的3—5名學生組成團隊的形式,完成創業方案設計,總體部分由團隊共同完成,團隊中成員分別承擔財務、銷售、經營管理、人事管理等不同部分,畢業設計的綜合成績由總體部分和個人承擔的部分各占50%綜合而成。
2.教學監控體系特色鮮明
教學督導制度和教學督查制度是我校教學監控體系中比較完善,并且特色鮮明的兩大制度。教學督察主要從日常教學運行的角度出發保障教學。教學督察員由教務處工作人員和各院系教學秘書組成,實行教學督察值周制,每周都有教學督察員在每個工作日的上午、下午對各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全面巡查,督察教師有無擅自調停課、有無遲到早退,學生出勤情況、有無影響教學秩序的言論及行為,教室安排是否合理、教學設備是否完好以及其他影響教學秩序正常進行的突發情況。發現問題后及時處理、匯報,避免教學事故發生。同時作好記錄,每周一由值周督察員匯總后形成教學督察報告,分發至學院各領導和教學單位。
教學督導制度主要從質量監控的角度出發,負責全院教學質量的考評,巡視
檢查和指導,負責全院教師的教學督導工作。學校聘請了5位教學督導專門負責不同院系教師授課質量的監督,聽完后要填寫聽課情況,對教師授課質量進行評分,并及時與任課老師交流,每學期督導聽課意見會及時以書面形式反饋至教師本人。每學期開展診斷性教學講座,針對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共性問題和廣大教師一起探討,促進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3.高等教育質量工程
學校以質量工程為抓手,緊緊圍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努力提高教學質量。2012年學校質量工程申報和建設的重點向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項目傾斜,申報并建設了一批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項目,并以此為示范,輻射其他項目,促進更多的學科和專業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如工商管理專業獲批立項省級專業綜合改革;首次參與申報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申報的10個學生項目全部獲批立項;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成功加入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教育計劃”;旅游學院成功與成都家園國際酒店合作,建立了省級大學生校外綜合性實踐基地。目前,我校已有33項省級及以上高等教育質量工程項目立項。
七、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未來工作思路
1、本科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學科專業結構還不能完全適應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要求,需進一步調整,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發展不快,專業布局尚存在不合理情況,工學、理學專業偏少,學校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建設意識不強,數量不多,創建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2、上年度的改進效果,下一步改進計劃與措施
2012年,學校根據學科專業建設規劃,積極推進專業綜合改革,加大專業調整力度,申報備案了三個新專業,學科專業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下一步,學校將按照以文學、管理學為主,經濟學、法學、理學、工學、教育學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基本思路,全面強化和提升文學、管理學學科,凝練學科方向,加強學科專業內涵建設,形成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進一步充實和改造經濟學、法學、理學、工學、教育學學科,充分依托文學、管理學的實力,并與之緊密結合,提升學科和專業質量;積極開展市場調研,主動適應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適度設置新專業,進一步完善學科專業布局,提高學校服務地方水平。
執筆:茍婷婷周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