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信息公開 -> 教學質量信息 -> 正文
四川師范大學文理學院本科教學質量報告(2011年)
2014-09-29      

四川師范大學文理學院本科教學質量報告

一、基本情況介紹

學院以“創辦學生滿意的學校,培養社會滿意的學生”的辦學宗旨為引領,秉承“文以養德、理以求真、兼容并包、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奉行“是否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是否有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是否有利于學生個性特長發展”的教育教學評價標準,培養文、理會通,科學素養、人文素養、職業素養并舉,知識、能力、素質同步提升,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目前學校擁有洪河、金堂兩個“園林式”校區,占地千余畝。在校生15576人,專任教師895人;有本科、??苾蓚€辦學層次;設有13個院(系)和1個教研室、20個本科專業,20個??茖I,涵蓋文、經、管、法、理、工等6大學科門類及藝術學科。

二、辦學基本信息

1、經費投入

我校的辦學經費來源主要是通過學費收入、學校的舉辦方通過其他渠道籌集得到。2007學年至2010學年我校用于教學運行經費支出平均占總收入的15.99%;在建的質量工程、科研項目中,對于自籌項目按照有關文件規定1:1給予配套經費;逐年加大實驗實訓經費投入,年均新增教學儀器設備所占比例達28.75%。

2、辦學條件

學院現有金堂、洪河兩個校區,占地832畝;教學科研及輔助用房189622平方米,行政辦公用房27133平方米,生均面積13.92;宿舍面積121198平方米,生均面積7.8平方米,滿足了教學的需求。各類實驗室109間,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值8500萬元,生均值5457元。校內外實踐基地共105個,基本滿足學生教育實習、專業實習、藝術考查、畢業實習等實習實訓的需要。

2011年度學校信息化建設共投資1080萬元,硬件設備先進,金堂校區和洪河校區互聯互通,校園網運行情況良好,在教學、科研和管理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書館現有面積22496平方米,建有電子閱覽室、期刊閱覽室、流通部、自習室、音像閱覽室,現有藏書160萬冊,生均103冊/人,另有期刊24042種。2011年采購圖書20萬冊,年生均進書量達13冊。

體育館面積30000平方米,有2個標準田徑運動場,11個大型室內形體房,2個足球場,20個籃球場(其中含14個燈光球場),12個羽毛球場,4個排球場,2個網球場,1個標準游泳池,2個綜合體育館,可用于大小球類、體操、健美操、武術等項比賽。

3、師資隊伍

學院目前共有專任教師895人,生師比為17.4:1,高級(含副高)職稱352人,中級職稱469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為39.3%,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比例占64%以上。學院通過新進教師培訓、名家大講堂、講課比賽、課件大賽、專業經歷培訓等多種措施加強師資培訓,大力支持教師校外進修,2011年度有9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14人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已選送王釋、陳欣、王曉秋3名教師到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高校做訪問學者,截止2011年派出的專業教師出國訪學、考察累計27人次。

我校教師課堂教學認真、實踐指導到位,教學效果良好。2011屆畢業生參加四川師范大學的學位課程考試通過率為99.98%,學位授予率為95.3%,學生評價優秀及以上教師比例為70.3%。

五年規劃期間,我校教師在各級各類學術雜志上發表論文565篇;編撰并出版專(譯)著、統編教材、教材、工具書等99種;各類藝術、影視作品參展(獲獎)、入選74項。其中部分論文為《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轉載;先后有280余項成果獲省、校、院科研獎勵。2011年,有2項科研成果獲省政府獎。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和幸福感較高。

4、生源情況

2011年我校計劃招生4400人,其中本科為3200人,??茷?200人,實際錄取6528人,本科文科、理科第一志愿滿額。最后總計報到5722人,其中???137人,本科3585人,報到率87.6%。

我校生源地主要有四川、山東、河北、甘肅、江蘇、安徽等地,2011年度報到的本科生中四川省共2200人,占61.4%。西部地區生源共2551人,占71.2%。

三、本科人才培養過程

1、教學資源

(1)適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2011年,在2008年修訂人才培養的基礎上,我校進一步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通過三個方面加強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其一是將實踐教學和創新教育從課堂教學中獨立出來,單獨成立實踐教學培養方案和創新教育培養方案;其二是在教學計劃中增設實踐教學模塊和素質教育模塊;其三是調整理論課與實踐課比例,增加實踐教學學時,突出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加強課程和教材建設

目前,學校共有3門省級和15門校級精品課程立項,2本省級“十二五”規劃教材和3本校級特色教材立項,我校教師主編教材共31部,應用范圍較廣。

(3)圖書資源、數字資源應用情況

2011年,圖書館到館人次達46,198人次,借書115,793冊次,全年平均每人借書11.6冊,電子圖書館共有圖書85萬冊,為廣大師生進行科研查詢提供了方便,也為本科生的畢業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參考信息。

2、課堂教學

我校文科、藝術類本科生課堂教學生均修課學分為150學分,2700課時,實踐教學33學分,創新教育4學分;理工、經管類本科生課堂教學生均修課學分162學分,2916課時,實踐教學33學分,創新教育4學分。2011年度教務處共計發放學生教學質量評價表41843余份,各系共收回41280份,收集、整理學生反饋意見2230余條。學生反饋意見中對所學專業核心課程滿意度較高,認為大部分教師在教學時授課方法靈活多樣,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輔助教學,能將課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注重對創新意識、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滿意率超過90%。

3.實踐教學

2011年我校不斷加強實踐教學,在以下方面進一步推進了實踐教學改革,一是加大實驗實訓課程建設力度,形成了虛擬、模擬、實地的實訓體系;二是與企事業單位開展多層次、多方位的合作,積極探索校企聯合辦學;三是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創作)改革,要求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創作)選題要突出現實用性。

學生認為我校實踐教學體系完善,涉及面較廣,安排合理,實踐活動豐富多樣,通過實踐活動能夠使實踐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對理論知識理解也更加深入和透徹。

4、科研

學校積極推進學生科研訓練,鼓勵教師向學生開放科研項目。學校目前共有45個教師在研項目向學生開放,共389名學生參加項目研究與開發。學生認為在老師的指導下協助或獨立完成科研工作中的部分內容,能在科研氛圍中體驗和感悟科學研究的精神,促進科研素養和科研能力的養成,對于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有很大的幫助。例如經濟學院龔凱、樊燕玲、王斌斌、楊平、殷蘭秋5名同學參與完成蔣和勝教授的項目《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型工業園區建設研究——以簡陽市工業園區為例》(四川省國土資源廳課題),已結題,提交政府采用。

5、學生活動

我校社團活動十分活躍,社團隊伍逐漸壯大,目前已有83個社團,有7000余位學生參加,效果較好。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博覽節已經成為校園文化的盛會,該項目榮獲四川省2011年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學生認為我校社團活動豐富多彩,不但能夠拓展深化專業知識,還能提高溝通能力和合作意識,是培養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良好平臺。

6、學生服務

生均參加入學教育為12課時,新生對入學教育的滿意度較高。設立了“心理輔導室”,組建了一支穩定的心理輔導隊伍。通過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開設講座、定期測評等途徑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對就業服務實行“一把手”工程,構建了由就業部門牽頭,以各系為主體,以專職輔導員為骨干的就業工作體系,開展“畢業生就業指導‘一對一’談話”;逐步從推行“提高就業率”到“提升就業力”的轉變;建立成都市人才市場文理分場,與500多家大中型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2011屆畢業生對就業服務74%滿意,23%較滿意。

四、本科人才培養質量

1.學生參與項目研究及省級以上競賽情況

我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開放的科研項目中,或者學生自創題目進行項目研究,部分學生成果得到了社會的檢驗,被有關單位采用,如計科系學生李小龍、廖明明、張靜力等開發了針對教學管理的“學習平臺—數據庫”被學校各系作為管理平臺使用;美術學院學生高旭陽創作的《凝聚》,張祺創作的《朝陽》,入選由四川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五屆四川省新人新作作品展。

2011年我院學生參加各類省級以上競賽共獲得國家級一等獎13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19項;省級一等獎8項。例如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四川省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2項;在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獲得四川賽區二等獎1項,在第七屆全國語文規范化知識大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優勝獎41項;在四川省第六屆大學生藝術節中獲得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在2011年四川省大學生運動會中獲6金3銀5銅,并獲得乙組獎牌榜第二名。

2.畢業生就業和升學情況

2011屆我校畢業生總人數2956名,本科畢業生2086名,??飘厴I生870名,截止2011年8月30日,全院平均就業率為97.4%,其中繪畫、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法學、體育舞蹈和廣播電視新聞學7個專業就業率為100%。學生進入外企、合資企業、私有企業等單位的共2319人,占78.45%,進入中小學、培訓機構的共110人,占3.72%,進入事業單位的87人,占3.02%,進入機關單位的共59人,占2%。升學人數共109人,占3.69%。

3.用人單位評價情況

根據學院對用人單位畢業生信息反饋的抽樣調查,用人單位普遍反應我校畢業生基本理論扎實,基本技能熟練,綜合素質較高,團隊意識強,踏實肯干,自愿從基層做起,謙虛好學,職業意識強,滿意率超過90%,為學校贏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2011年,我校獲得“四川省高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五、社會服務

2011年我校共有非學歷培訓學員3000人次,總課時2000學時。各院系均組建了青年志愿者隊伍,積極參加2011年成都市關愛農民工、2011年亞洲羽毛球錦標賽、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生活體驗日啟動儀式等各項志愿服務工作和各類公益活動。學校與成都市血液中心建立長期聯系,累計獻血人數達500余人(次)。

2011年學校共有14名學生參加西部計劃,從事關愛留守學生、基層社會管理和基礎教育崗位。此外,學校利用暑期組織學生參加“三下鄉”、“四川省大中專學生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暑期學習實踐”等社會實踐活動,效果良好。

我校學生積極參加文藝演出與體育競賽服務,2011年先后完成了中國成都國際體育舞蹈節禮儀接待、西博會接待任務;參加了全國第二屆“夏青杯”朗誦大賽四川省分賽區決賽、四川省第六屆大學生校園歌手大賽、中國歐盟商會歐洲慶典日活動、“2010中國?星星年度詩人獎”頒獎典禮等賽事的服務工作,獲得了活動主辦單位好評。

六、本科教學和管理方面的創新嘗試與主要舉措

1、教學運行與質量保證方面

我校教學運行有序,采取多項舉措保障日常教學運行。如實行教學督察制度,教學督察員由教務處工作人員和各院系教學秘書組成,實行教學督察值周制,每周都有教學督察員在每個工作日的上午、下午對各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全面巡查,督察教師有無擅自調停課、有無遲到早退,學生出勤情況、有無影響教學秩序的言論及行為,教室安排是否合理、教學設備是否完好以及其他影響教學秩序正常進行的突發情況。發現問題后及時處理、匯報,避免教學事故發生。同時作好記錄,每周一由值周督察員匯總后形成教學督察報告,分發至學院各領導和教學單位。

在課堂教學質量監控方面,采取多項措施保障教學質量。如實行學生教學質量測評、系(教研室)測評、教學督導和教務處測評四級評價體系,分別占教師綜合評價的40%、20%、20%、20%,教師教學綜合評價結果進入教師業務檔案,作為教師聘用,職務評定的重要依據,與學期獎勵掛鉤;通過日常教學檢查、集中教學檢查、教學專項檢查等對教學工作進行全過程檢查;定期舉辦診斷性教學講座;根據每學期教學督查情況定期召開師生民主座談會;教學督導定期聽課,對教師上課情況進行評價、打分等多項舉措保障教學質量。

2、教學基本建設

(1)專業建設

學校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采取多項措施優化專業布局,合理設置專業。首先,我校的專業建設立足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一線,加強了相關相近學科專業的交叉融合,在已有專業的大類內積極穩妥發展新專業,加強各專業的相互支撐,不斷拓展專業服務方向。其次,根據我校定位,以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人才培養為主線,鼓勵支持各院系各專業,根據專業及對應的行業發展,在課程體系,實踐教學、教學內容及方法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努力培育專業特色。第三,積極設置新專業,立足當前,兼顧長遠。目前,我校形成了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結構與布局,到目前為止,共有20個普通本科專業,59個本科層次的專業方向,分布在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7個學科門類,并建設有2門省級特色專業。

(2)課程建設

我院不斷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優化課程結構。公共課程改革方面,逐步實現公共課為專業課服務,如計算機基礎課程針對不同專業,增加適合該專業后續專業教育需要的計算機基礎應用能力的內容,取消VF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針對不同專業開設計算機軟件應用類課程等,打通與專業教育的通道;專業課程改革方面,逐步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如在課堂教學模塊中增加實踐性課程模塊,增加課程的實踐課課時比例等。我校目前已建設省級精品課程3門,校級精品課程14門。并在會計學、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漢語言文學(中外文秘)4個本科專業和酒店管理1個??茖I開設了雙語教學課程。

(3)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

我校圍繞培養“有創新意識及創業精神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重視實踐教學,滿足實踐教學需求,現建有省級實驗中心2個。除13個公共實驗室外,同時建有微格實驗室、表演實驗室、市場營銷實驗室、黑匣子劇場、藍箱劇場、一體化高清演播室等18個專業的各類實驗室96個。實驗室面積共10700平方米。

積極開拓校外實習基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習基地建設為基礎,實踐教學為手段,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通過“校企合一”的深度合作模式,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建共管?,F有校外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的實習基地有83家,簽訂有合作協議的實習基地23家。例如,我校旅游系與五星級成都家園國際酒店和全國百強旅行社四川康輝國際旅行社簽訂協議,成立了從招生、教學、實踐和就業四個方面共同參與、共建共管共享的旅游管理專業校外綜合性實踐基地。

3、教學改革與質量工程

我校采取多種舉措不斷加強教學改革:一是制定了《四川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關于加強質量工程建設的意見》等制度保障;二是制定了各質量工程項目經費,按項目的建設內容與驗收需要合理分配,項目檢查驗收合格后方能撥付,保證??顚S玫慕涃M保障;三是加強過程檢查,教務處定期根據檢驗指標對所有在建項目進行中期檢查,檢查合格才給予發放后續建設經費,保障在建項目的有序進行;四是開通了質量工程建設網站,促進各質量工程項目組進一步明確建設內容等。截止2011年我校獲得省級質量工程項目共18項,校級質量工程項目34項。2011學年我校根據質量工程項目建設改革新要求,成功申報了2個省級教學示范中心,3項專業綜合改革項目,共包括10個子項目。

七、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未來工作思路

1、本科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我校公共基礎課包括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VF語言程序設計、體育、高等數學(經濟數學)、兩課及其它通識教育課程,但是公共課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和國內大部分高校存在的弊端一樣,公共基礎課教學與專業教育相互脫節,兩者之間沒有形成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的關系,使得教學效率低下,教學質量不高。

(2)為了突出“應用性”的人才培養目標,不論是教學計劃還是課時分配上,我校都加大了實踐教學的比重,這就要求師資隊伍中應有相當部分有豐富的實踐經歷的教師。而目前我校教師仍偏重于理論教學,如何加大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如何形成“雙師型”的教師團隊結構,是我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內容。

2、上年度的改進效果,下一步改進計劃與措施

(1)我校公共課改革經過一年多的醞釀,從2011級新生開始正式實施。計算機基礎、高等數學(經濟數學)和大學英語因為突出實用性,與專業課聯系明顯增強,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公共課到課率逐步提高,計算機、英語等級考試通過率增加,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數學建模競賽等屢獲佳績。下一步將繼續堅持實用性和服務專業課的原則,深化公共課改革,例如大學英語以“因材施教與分類指導并重”,逐步構建以“網絡自主學習平臺+大小班課堂教學+全方位綜合運用”為特點的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計算機基礎加大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根據人才需求,針對不同專業開設更多的計算機軟件應用類課程。如會計類專業開設財務軟件應用類課程,經管類定量分析軟件應用類課程等。

(2)目前,我校具備行業(專業)職業資格和任職資格的教師96人,占教師總數的12.32%,雙師型教師比例有明顯增加。下一步將繼續采用“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行業人士來我校授課,對不具有一年以上專業工作經歷的專業教師到相關企業脫產進修半年以上,鼓勵專業教師通過多種途徑獲得行業執業資格。

執筆:茍婷婷周曉文劉潔

上一條:成都文理學院2013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 下一條:四川師范大學文理學院本科教學質量報告(2012年)

關閉 【打印】  【收藏】

 
讀取內容中,請等待...     
 

學校地址:成都市金堂縣學府大道278號(郵編610401) 成都文理學院版權所有  蜀ICP備11012699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2102000211號

日本无翼乌工囗漫画大全_国产国拍亚洲精品手机在线_女人让男人桶30分钟免费视频_国色天香社区在线视频播放